相约乡读

相约乡读·悦读自然|与昆虫来一场“约会”吧

 2025-09-28

927日,恩施州图书馆与恩施州林科院在恩施书房金马分馆开展“悦读自然 科普童行——昆虫的假期”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奔赴一场与昆虫的“约会”。

妙趣“虫”生 科普大讲堂

在知了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带着“昆虫有多少种类?如何识别昆虫?研究昆虫有何意义?”的好奇,踏入了奇妙的昆虫世界。老师首先从昆虫的基本特征讲起: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六条腿。随后,通过展示昆虫模型和高清图片,孩子们系统学习了昆虫的分类与形态,并重点掌握了《野外昆虫识别手册》的使用方法从目录检索到细节比对,一步步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与辨别。老师的娓娓道来让小朋友明白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它们是鸟类、蝙蝠等多种动物的主要食源,昆虫数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与能量循环的顺畅。这场科普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探索自然的种子。

走进户外 虫虫零距离

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昆虫,知了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自然课堂。他讲解了野外捕捉昆虫的方法与常见种类后,孩子们手握捕虫网、观察盒,开始了在这片田野中快乐探索——有的奔跑追逐空中飞舞的蝴蝶,有的轻轻用捕虫夹触碰草叶上的小虫,还有的蹲在地上屏息观察暂时停歇的蚂蚱。每发现一只昆虫,他们都小心翼翼地将它“请”进观察盒,认真观察触角、翅膀、足部等特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在亲身体验中,抽象的昆虫知识化为了指尖可触的真实。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尊重生命、轻捉轻放,更在协作分享中收获了友谊。这场与自然的直接对话,激发了他们对微观世界的无限好奇。

细心观察 画笔绘虫身

随后,孩子们拿起彩铅,在铺开的画纸上开始了创作。他们时而凝神观察盒中昆虫的细微动态——触须的轻颤、薄翼的纹理、足节的纤巧;时而俯身运笔,让一道道灵动的线条自指尖流淌。渐渐地,一只只生动的虫影跃然纸上有的严谨写实,精准复现了昆虫的形态特征;有的则大胆想象,为虫翼染上彩虹般的渐变,或为甲壳点缀星空的斑斓。在这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体验中,绘画不仅是记录,更是理解的延伸。通过描绘,孩子们深化了对昆虫结构的认知;通过创造,他们表达着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悟。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正是这次探索之旅最鲜活的印记。

与自然对话,与昆虫邂逅,阅读的核心在于“悦”读。恩施州图书馆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将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儿童的好奇心巧妙衔接,通过精心设计的研学活动,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实践体验。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与思考的种子,真正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的升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