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乡读•悦读自然|“虫”来没想过,昆虫界竟这么野?!
2025-07-25
7月25日,恩施州图书馆与恩施州林科院联合开展“悦读自然--昆虫的假期”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微观世界的诗意栖居。放大镜下的蚂蚁军团正进行着庄严的阅兵,蝴蝶翅膀上的鳞片演绎着自然的抽象画作,而蟋蟀的鸣唱则是大地最原始的诗歌朗诵。在这里,每一片树叶都是自然的书页,每一只昆虫都是会走动的文字,孩子们用童真的眼眸阅读着造物主最精妙的手稿,在探索与发现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与成长的最美启蒙。
虫虫故事会:绘本中的自然童话
馆员姐姐轻轻翻开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仿佛打开了一本会呼吸的生命之书。书页间,那条永不餍足的毛毛虫正用牙齿丈量成长的轨迹——周一啃穿的苹果孔洞是勇气的勋章,周五咬破的草莓缺口是坚持的印记。当孩子们数着毛毛虫吃过的食物,他们也在数算着自己成长路上的点滴进步;当绚丽的蝴蝶最终破茧而出,恩施书房响起一片稚嫩的惊叹。这不止是一个关于消化的故事,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当馆员姐姐轻轻合上书页时,每个孩子眼里都扑闪着蝴蝶翅膀的光泽,或许今晚他们的梦里,都会有只毛毛虫在悄悄编织成长的秘密。
虫虫知识堂:微观世界的科学诗篇
小昆虫 ,大世界。在恩施州林科院精心打造的自然课堂上,科技志愿者们化身知识向导,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探秘之旅。通过系统讲解昆虫分类、形态特征等基础知识,配合精美的昆虫模型、珍贵的实物标本和生动的生态图片,志愿者们将抽象的昆虫学概念转化为孩子们可触可感的认知体验。这种多模态的教学方式不仅遵循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更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昆虫形态特征的立体认知,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在趣味互动中自然内化。
虫虫大冒险:公园里的探索日记
在夏日的微风中,孩子们手持捕捉工具,开启了一场科学的自然对话。科技志愿者轻声指导:“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用放大镜数一数它的足节,用观察手册比对它的翅脉。”每个观察盒都成为移动实验室,孩子们认真记录着昆虫的触角形态、体色变化,铅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留下童真的科学印记。
虫虫研学社:童心里的自然史诗
在绿意盎然的分享会上,孩子们化身为大自然的诗人,用稚嫩却生动的语言诠释着昆虫世界的奥秘。他们伸展双臂模拟蜻蜓振翅,身体蜷曲演绎毛虫蠕动,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生命形态最纯真的礼赞。当“鞘翅目”“蜻蜓目”这些科学术语从他们口中蹦出时,仿佛蝴蝶破茧般完成了从观察到认知的蜕变。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自发在公园搭建了“昆虫旅馆”,用行动延续着这场与自然的美丽邂逅。
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犹如一把金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科学殿堂的大门。通过沉浸式的“听、看、做”三维互动,不仅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体验,更在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求知的火种。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感染力,完美诠释了恩施州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阵地的重要使命,不仅传授知识、培育思维更解答疑问、激发想象。这是科普教育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图书馆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典范之作,必将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