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

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成功举办喜迎中秋诗歌朗诵

 2024-09-25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由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湖北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和炎黄品读艺术沙龙主办、杨建艺术工作室协办、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宣传部承办的《中秋明月映江水  诗歌词赋心相随》——诗歌朗诵会(以下简称朗诵会)于9月10日下午14:30时在湖北省图书馆(七楼阶梯教室)成功举行。

今天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热爱生活的朗诵爱好者,他们喜欢沉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感悟人生,畅游在方块字间,他们用声音传递人世间的美好和快乐,用声音传递爱与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副会长、炎黄品读艺术沙龙主任李瑛在致辞中说,我们这次活动经过精心组织策划,得到了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和湖北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位朋友诵友的鼎力相助,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是以传播正能量,提高全民素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同时具有良好的运作体系和强大的宣传优势,有多样的展示风采的平台。炎黄品读艺术沙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由历届《炎黄杯》朗诵比赛获奖选手所组成,是一支可以随时奔赴各种诗歌朗诵,艺术表演的轻骑兵。

湖北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致辞,他说,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教师节和即将来临的中秋。今天,湖北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携手武汉市炎黄文化读书会,以“中秋明月映江水,诗歌词赋心相随”为主题,举办这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在此,我谨代表湖北省图书馆,向在座的每一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是团圆与和谐的象征,而今天,我们以诗歌为媒,以朗诵为桥,共同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长江读书节,作为我们湖北省图书馆的一张文化名片,承载着我们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无限追求,它不仅是一场阅读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长江读书节的引领下,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如同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他们以书为舟,以志为帆,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荆楚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无私奉献,如同江水滋润着两岸的沃土,让文化的绿意盎然,让智慧的花朵绽放。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庆祝教师节和即将来的中秋,更是为了向所有愿意投身于文化志愿服务的老干部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干部能够加入到湖北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用你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相信,有了你们的参与,我们的志愿服务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文化活动将更加深入人心。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炎黄读书会的各位成员,是你们用声音的力量,将诗歌的魅力传递给了每一个人。你们的每一声朗诵,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次热烈赞歌。最后,预祝本次诗歌朗诵会取得圆满成功,愿我们的合作更加紧密,愿我们的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愿大家节日快乐,生活如诗如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在这首《水调歌头》中我们欣赏到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十大诵读艺术家杨建老师的朗诵,他将文字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碑林路人的《年年中秋思念如钩》描绘中秋这一传统佳节,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长江之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长江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以及对长江的无比敬畏,热爱和依恋,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长江的热爱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出易安居士对夫君的一片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一个新婚的闺妇独守空房,不仅孤独苦闷,更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正展现出这种真实的心境。自古《梅.兰.竹.菊》为人们所喜欢,文人雅士更是不吝笔墨,赞美这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韧不拔、谦逊、高尚品格和清雅脱俗的精神。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用以寄托高洁情操、表达坚贞志向的象征。《青春中国》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爱国诗歌,欧震的创作充满了感情和激情,他以鸦片战争的国耻为起点,五四的爱国青年觉醒为转折,直到今天新中国的强大为高潮,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余光中的《中秋》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中秋文化的热爱。“凝眸中秋的圆月,月辉撒向无边的遥远…”唐国庭的《中秋的圆月》讲述了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祝愿。《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歌行,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


附件: